运用好“说专业”方法 提高我院专业建设水平
(张天孙副院长在11月17日“专业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记录)
一、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是专业建设,它是体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专业是一个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院和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学院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反映了一个学校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定位的准确把握,对学校未来的战略思考。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体现的三个基本特性
1、教育属性(基本属性):是对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侧重个性发展,全员成才教育。
2、高等属性(层次属性):须明确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区别。学历教育是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而培训则只是面向当前。
3、职业属性(类型属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须注意坚持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做到适应性、适用性、适岗性。
三、说专业的十项内容
1、专业建设的教育理念(主要思路):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核查专业是否按需设置。
2、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必须明确未来的就业岗位、对岗位有一个准确的描述。
3、课程体系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
▲从岗位描述
需要的核心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体系架构。
▲该过程是一个从工作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转变。
▲这里的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实际工作任务,而是教学设计。
4、教学模式的选择(工学交替、做中学、理实一体化)
5、师资队伍状况
专业带头人(年龄、职称、学历)、专兼职情况、双师型保障机制。
6、实践教学体系(基础能力实训、岗位能力实训、综合能力实训)
7、运行管理机制(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8、学生就业状况、招生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对口率、满意度、顶岗实习单位录用率)
9、校企合作平台(起码有五个企业作支撑)
1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水平(技术培训、技术服务)
四、评审专业建设水平的十个观察点
1、专业定位(面向主要职业岗位的描述是否准确)
2、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描述是否清晰)
3、课程体系的架构(系统不系统;针对性强不强;职业能力培养特色是否鲜明)
4、教学内容(是否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是否紧贴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是否重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对学生基本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用)
▲教学内容需体现的三对接:专业是不是和岗位对接;课程内容是不是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是不是和新技术对接。
5、教学方法(是否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6、教学条件(数量是否充足;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如何?)
7、教学资源(类型是否多样;内容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方便;利用率是否高;更新是否快。)
8、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1)企业兼职教师(教师数量、教师水平、能否保证教学安排)
(2)校内专任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程度;公共基础课教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的作用;专业课教师联合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改革的力度)
9、制度与保障
(1)教学管理制度对专业建设改革的支撑程度;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如何有机结合;是否可操作、易于执行。
(2)校企业合作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制度,是否可操作、易于执行,有没有平台。
(3)人事分配制度对专业建设改革的支撑制度,是否可操作、易于执行并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10、效果评价(社会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