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主站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落实“三大素养”的培育

时间:2017-04-17  来源:教务处   点击:

                           孟宪虎

                                     (2017年4月5日)

  本次人才方案制订(修订)已经开始,学校将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也已发给大家,仅供各系部参考。考虑到全院的专业多达40余个,要把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在本学期制订好,教师工作量会很大,所以,建议系部将本学期17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专升本的专业,将来也可能是我们学校的骨干专业,先将其打造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为其他专业以及未来新申报的专业塑造一个模板。去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学院的办学理念,马总提出的“三大素养”(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已经初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参考其他院校的相关方案,并结合我院各系部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模板中,要将“三大素养”显性的体现出来。

  一、人文素养中包含着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那么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空”的。同样的,只有专业技能,而没有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将会缺失敬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可能成为“工匠大师”。所以,要体现“三大素养”中每一个要素的重要性,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可能课程标准的设计更重要。

  二、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按照“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三个平台要求进行。

  宽基础既应有学院开设的必修公共课和选修通识课,也应包含各系部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对“三大素养”培育的课程。所以,“宽基础”里面设置的课程,除了国家和学院规定的基本课程以外,每个专业也可以设置相应的课程。需要注意“宽基础”课程不能唯一的对应“人文素养”,它也可以和“职业素养”,“技能素养”相关,比如安全教育、职业规则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心理学等课程一般安排在宽基础平台里,他们虽然和“人文素养”相关比较多,但又不能完全包含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因此要通过公共限选通识课程、任选通识课程来实现。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自愿任其选择,完成课程并考核合格后得到相应的学分。对于其他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后,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专业设置的任选课置换学分完成学业。任选课不可过于专业,应该是通用性强、便于理解接收,有利于“三大素养”提升,同时又能了解所学的专业内容。系部在宽基础平台里开设的相关通识课应该是一些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拓展课,比如管理学、经济学、互联网、营销学等方面的课程。这样的多样化课程就构成了“宽基础”,在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方向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宽基础”众多课程的学习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如:人际沟通、视野宽度、推销自我、价值判断、经济意识、管理技巧等。

  “大专业”中的课程设置决定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被行业所欢迎,从某一程度上来看,设置什么课程将起关键作用,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专业是否与社会接轨,是否与产业融合,是否符合企业工作需求。我们要为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而设置课程,而不是为符合传统专业课程目录而设置课程,所以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需要社会市场调研,要注意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融合,设置课程过程中可以参考学科群,但又不能被其束缚。所设置的专业必须有应用对象,将应用对象所需的元素要加入到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大专业群。比如,目前旅游专业常规学习的是景区导游、如何组织旅游等,但这远远不够。好的旅游专业,应是学生出去搞旅游有能力聚集自己的固定客户群。所以说,服务类专业面对市场最大的需求就是如何形成固定的客户群,要将老百姓切实关心的人文关怀、健康知识、舒适生活、财产增值等课程加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里。同样工科类专业要注意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知识的融入。

  “小方向”课程的设置则是为了迅速就业、适应岗位。我们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好坏决定着我们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一定要开展社会行业调研,认真研析国家和地方行业发展规划,了解本行业本专业在当地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真正明晰本专业毕业生顶岗就业有哪些主要岗位,每个岗位对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等,要改变角色,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浓缩毕业生顶岗或就业的需求条件,由此制定几个就业需求大的岗位“小方向”课程体系,设计对直接上岗就业有利的方向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强化技能训练,针对职业素养培育,使每个学生顶岗就业时具有企业欢迎的真正上岗和就业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术能力。

  三、“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和“三大素养”的关系。学院提出的“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是为了更好和“三大素养”相融合,但光靠这个和“三大素养”一一对应,是很难对应起来,就是说光靠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远远不能满足对“三大素养”培养的全面落实。也就是说“三大素养”落地,在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时比人才培养方案本身更能体现、更为关键,真正的全面融合应该是在学校育人的全过程,

四、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教师治教治学的作用,每个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也敢于运用自己治教的权利赞成或否决相关条款。同时,老师们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以下关系处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开放与自主的关系。要有开放的心态,对于有利于我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借鉴、接纳、吸收。不光是上面提到的两个学校,其他学校、社会企业都要积极学习吸收。但同时,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哪些是我们所需的,哪些是不需的,需要的好的一定要在我们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进行提现,不合适我们的,要理直气壮的拒绝掉。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教育与教法的关系。教育是有规律、有规矩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的大纲,他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即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是空想或照抄过来的,而是根据社会企业需求以及考虑到学生近期就业,远期发展而认真设计得到的。教育的另一最大规律就是课程教法的不固定性,老师与学生要能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获得一个宽松的环境,让老师在这个纲领引领下,在课程标准制定时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使得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师的教法可以在课程标准规定范围内自由发挥,不需要统一,也不能统一。只要有课堂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批判思维的形成,由教师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法教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约束与自由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喜欢自由,都想有自由,但没有约束的自由反而是不自由的,只有有了透明的规定约束后自由度反而更大。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约束是什么?就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这里面规定了每个专业应开什么课程,课程如何开,怎样开才能达到标准。所以这个方案越规范、越符合教育规律、越透明越可操作,就越有利于我们自由教学,我们在教学安排上、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就越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则应该能够分解,应该能从每个学期的开始就能告诉教师本学期教学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做才能获得好的评价。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越条理、越透明、越可操作、越提前告知大家,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时才会越自由。 希望各系部、每位老师要认真对待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这是为我们以后教学工作获得更大自由度而战。

                             

分享到:
发布者:  编辑:
返回顶部